English

综合问题要综合治理

1998-07-01 来源:光明日报 林夕 我有话说

尽管教育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呼吁了又呼吁,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某些措施。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生的课业负担未见减轻,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却日渐加重。这其中的症结何在?为此,笔者走访了原人大附中校长、教育专家朱迪生。朱老师担任教育领导工作期间,曾出访过16个国家与地区,因此,中外教育比较,是他分析问题的一个特色。

朱迪生老师说:学生课业负担重是东方教育的普遍问题。前几年赴日考察,日本课内负担不重,课外补习班却特别多。去年随叶圣陶基金会赴台考察团访台,台湾学生的课业负担之重,广为社会垢病。

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综合症。关键原因是金字塔尖太小。去年北京有17万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5万,能上大学的是其中的一半。这在全国已属比例很高的地区了。面对这样的竞争,不仅学生的课业过重,家长的负担都超重。一进入高考复习阶段,成千上万的家长,请着假,扣着奖金,也要在家督战。学校把课业负担减轻,反而要受到家长的指责。面对多数将被淘汰的竞争,考试的科目多也好,少也好,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很难减下来的。

问题是这样筛选出来的人才未必是最好的。高科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主要不是具有书本知识,而是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现在的考试主要还是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不少考生会做与实验有关的试题,却从没有做过实验。做不做实验从纸上谈兵得到的考试成绩或许看不出多大差别,但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角度来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50年代我上中学时一直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几乎全是在动手做实验,虽然这些实验与考试毫无关系,但却培养了我和同学们对化学、物理的浓厚兴趣。以至我后来立志要搞化学。(朱迪生是普教界卓有成就的化学教师之一,曾出版有关专著二十多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做过专题报道)而现在学校里的化学兴趣小组普遍是在做化学习题,极少或根本不接触化学实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学生无论课内课外都要在题海中挣扎,毫无兴趣可言,有多少人还想立志成材?赶快对付完考试,摆脱重负而已!

我想起教育部今年4月份发出的今年秋季将对高中物理和数学两门主科教材进行删减的通知,便请教朱迪生老师对此有何见解。他说: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材应该精选,而不能搞知识的迭加。但删减教材只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个方面。我开始说,这是综合症,那么就要综合治理。像北京22中孙维刚那样的数学特级教师,常常能把教材中一个月的内容用一节课就讲清楚,学生当然学得轻松;而有些教师一节课的内容加班加点还讲不清,教材上的难点、重点自己都没弄明白,如何做得到深入浅出,学生学起来能不吃力吗?教师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负担轻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时代的要求是有差距的。

其次是大班教学,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中小学每班45人,北京的重点校几乎没有一个不超编。一般都在50—70人。学生有问题举手,老师叫不过来:课堂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课下的作业问题就多,前面的基础没打好,以后越学负担越重。

再就是我国中学的教学机制不灵活。我们的教材确实比国外同年级的教材要深,但国外特别是欧美不少国家,对教材的处理是因材施教。我们在那里访问时看到:来上初二化学课的,不仅有初二的学生,也有在这方面能力较强的初一学生和能力较差的初三学生。其他课也一样。在这些地方,年级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课,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据说,我国有些中学已在一些学科进行着类似的尝试。

访谈中,朱迪生老师还有一个观点值得重视。他认为,教材及考试科目的删减能否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还要看删得是否得当。前几年,北京市某区中考删掉了化学,结果这门课就成了薄弱环节。这个区的学生上高中后,绝大部分人,化学一科不补习就跟不上。本来是想减轻学生负担,结果到高中后反倒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总而言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既是综合症,就要注意综合治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